伴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,馬逐漸淡出了戰場。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到來,馬除了比賽和觀賞外,最後的用武之地也消失了,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的十大重型馬。
1、夏爾馬:夏爾馬是世界上最大的馬,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挽馬。肩高常在2米以上,從頭頂到底至少2.6米,體重可達1噸以上,最高記錄1.8噸,它的食量是普通馬匹的四倍多。
2、蘇聯重型馬:蘇聯重型馬雄馬體重在900公斤以上,雌馬體重在800公斤以上,毛色主要為棕黃或褐色。 1985年曾經記錄蘇聯重型馬陸卡爾吉斯特雄馬體重1013公斤,排名世界十大重型馬第二位。
3、克萊茲代爾馬,是一種重型挽馬,在蘇格蘭克萊德(Clyde)河流域的拉納克(Lanarkshire)郡育成。 1842年引入美國,但未普遍。高173~183公分(68~72吋),體重平均900公斤(2,000磅)。毛色多為栗色、深棕色或黑色,帶明顯的白斑。走或小跑時有高抬腿動作。腿有細長的叢毛,頭形美觀,腿腳外型美。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克萊茲代爾馬學會於1877年成立,美國克萊茲代爾馬協會於1879年成立,後改為美國克萊茲代爾馬育種者協會。
4、夫拉吉米爾重型馬:夫拉吉米爾重型馬身高在165-172厘米,體重可達900-1100公斤,是英國比較傳統的重型馬品種。夫拉吉米爾重型馬精力充沛、耐久力強。毛色主要為紅棕色,在頭部和肢體末端有白色斑點。夫拉基米爾重型馬是由夫拉基米爾的育馬廠繁育出來的,品種註冊於1946年。
5、比利時重型挽馬Belgian Heavy Draft。一種身材碩大的挽馬,其祖先為法蘭德斯「大馬」——中世紀原產低地國家的戰馬。比利時重馬身軀碩大,肌肉發達,腿短,平均體重高於900公斤(2000磅)。大多數是臉部是淡黃色的鬃毛和腿部呈灰黑色。頭部相對較小。
6、在波羅奈斯,被稱為“白色大理石馬”,屬挽馬品種。它以其龐大而優雅的外觀聞名,通常是白色的皮毛,略帶有灰色斑點,儘管也有少部分栗色和黑色。該品種的起源追溯到十字軍東征,在十七世紀,該品種產生於西班牙馬,阿拉伯馬,和安達盧西亞馬的混血。
7、貝爾修倫馬:貝爾修倫馬身高在150-158厘米,其特點為強壯、勇猛,以及結實的四肢和身軀,在許多方面用途廣泛,性情溫順,速度快且能持久,可作挽重砲用。耐嚴寒酷暑,食量少而勞動量大,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40年裡,貝爾修倫馬在全世界的需求量很大,即用於農耕,又作為引種改良其他重型馬。
8、俄羅斯重型馬:俄羅斯重型馬又被稱為俄羅斯阿爾金馬,通常個矮且肌肉發達,有濃密的鬃毛。這種品種以其短腿但極重而聞名,有一個粗而圓的脖子,性情溫順。它敏捷而充滿活力,適合崎嶇不平的地形。是一個容易適應寒冷環境的品種,據知它能比蘇聯時期的任何其他品種都能拉更重的物體(相對於它的身體體重)。這些馬比大多數馬更早成熟。馬匹身型不大,身高150厘米,體重650-700公斤。它最大的有點是拉力強大、有耐力、對於氣候和生存條件的適應性極強,是世界上耐力最好的馬。
9、阿爾登馬:阿爾登馬是歐洲重型挽馬中體格最小的一種,因原產阿爾登高原得名。阿爾登馬是對我國馬種改良影響最大的引入品種。團場都曾經用這種馬改良馬種。平均體高148.0~154.7cm,體長158.6~164.8cm,體重500-600kg。它的起源可以上追到羅馬帝國時代,主產於法國、俄羅斯等國。比利時的重挽馬原有大小兩型:大型為布拉邦遜馬,小型即阿爾登馬。後以阿爾登馬與布拉邦遜馬雜交,其後代統稱比利時重挽馬。 19世紀中期,俄國引入大批阿爾登馬,與當地馬雜交,至1952年育成俄羅斯重挽馬。
10、佩尔什马:也称泼雪龙马,原产於法国佩尔什地区的一种重型挽马。引入东方马以及挽马血统以育成适合干重农活的马种。1850年代广泛分布於美国,对美国农业的影响较其他挽马都大。平均身高163~173公分,重860~950公斤,多为黑色或灰色。身躯虽大,但动作灵活敏捷,性情温和又能刻苦耐劳。